世界快报:乌梅子酱真的那么俗吗?
这话题热了一天了,有乐评人评价李荣浩最近大火的《乌梅子酱》俗不可耐,是一首为了投机迎合小镇青年和初中毕业的文艺骨干和打工者的作品。说的挺狠的,还用了“投机”“鸡贼”这些词,相当“耸动”,难怪在热搜挂了一整天。
老实说,我一开始听到这首歌不是李荣浩的版本,也不知道这是他的歌,我刷到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歌手曹杨翻唱的版本,第一感觉就是,又一首成功的抖音“小甜歌”,3秒钟抓住耳朵,后劲不可小觑,但跟我对别的抖音神曲一样的态度,听过就算了,不会再找来听完整首。
结果没想到因为是李荣浩的歌而造成这么大的争议,引发网上一片口诛笔伐。有人说“难听的歌多了去了为什么对乌梅子酱这么苛刻,明明近几年在短视频平台爆火的歌曲比乌梅子酱难听且投机取巧的大有人在”,也有人说“因为是李荣浩的歌才骂,他的才华有目共睹,不去用反而写这些芭乐来给本就厕到不行的乐坛加一桶答辩”,还有人表示“无论歌怎么样,总有一部分受众群体,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歌曲本身很土,这个行为太有优越感了”。所有人各执己见,各说各有理。
(相关资料图)
所以,乌梅子酱真的那么俗吗?我第一时间发微信问了下我前同事的听感,他的回答也很激烈,说:“我不行,好难听”。
不过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观点:知道这是李荣浩的歌后,虽然在表达深度上令我意外,但我始终觉得无伤大雅。就将其当作一首普通的抖音热歌就行了,没必要去深究它处在音乐鄙视链的哪个位置,更没必要引申到李荣浩就此堕落了,或者水平有限,或者他在投机。
人是一种需要在他人的反馈与共鸣中得到自我确认的动物,广泛的共鸣对创作者来说有种一呼百应的吸引力,引诱他一步步从个性表达走向听众认同,而给大家一种逐渐平庸与创作水准呈下降趋势的观感。许多知名歌手逐渐淡出大家视野,除了本身表达欲降低以外,更大的一个原因也是受到“害怕被定义为‘走下坡’‘吃老本’‘作品呈现廉价感’”的束缚。
我还是主张大家给创作者更多的宽容,在独立审美与大众流行的跷跷板上,滑向哪端,取决于创作者的心态、定力、境遇、市场反馈与价值观的综合力量。不要总想着给别人套上“俗气”、“媚众”、“向流量低头”的枷锁,这样不仅别人的压力会很大,你活的也会很累。
这又让我想到《白莲花度假村》第二季里面的那两对年轻夫妇,如果你一直抱着受过良好教育的进步青年的心理优势与他人相处,你会发现自己永远不能融入周围环境。与其永远摆着一副臭脸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样子,不如试着走进别人的世界,说不定也能发掘一丝闪光或有趣的地方。
总的来说,我对李荣浩《乌梅子酱》唯一的一点不满就是歌词有点过于浅显直白,经不起回味与推敲。就算是小甜歌,也可以更有深度与余韵。但也仅此而已,不至于到需要加入轰轰烈烈的批判大军的地步。
相反令我想到另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抖音神曲,陈奕迅的《孤勇者》。我倒希望市场出现更多这样“烂大街”的流行佳作。旋律通俗,歌词励志,演唱上口,又恰好契合集体情绪,以至于突破圈层传播到一零后受众群中,甚至成为“年度儿歌”。
即使十分“朗朗上口”,歌词也相当经得起推敲。“孤身走暗巷,破烂的衣裳,对峙过绝望,褴褛的披风,以最卑微的梦,却敢堵命运的枪,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样励志的表达,旨在传达英雄不止是金戈铁马,所向披靡,英雄同样可以浑身泥泞,步履维艰。但只要不屈不惧,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
尽管旋律再“平易近人”,也没人怀疑这是首“用心之作”,更很少有人质疑陈奕迅是为了在抖音传播而选择投机唱的这歌。
不管怎样,我觉得有这样的讨论挺好的,是个有趣的开始,也是久违的议题了,至少证明大家在关注音乐行业与作品质量。本来舆论场就需要有多元生态才能制造繁荣,多元并且总体有序,它对行业所带来的益处就将是持久的。
希望接下来李宇春、蔡徐坤、周深、易烊千玺等等歌手的新专辑也快点面世,让这把乐坛之火燃起来。期待看到各方粉丝对音乐质量与专辑销量展开声势浩大的对撕与争论,最好搞得线上线下姿态万千,热火朝天舆论沸腾,路人群众无人不晓,这样乐坛才会焕发新的生机。2023年,祝愿华语音乐越来越好。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